現代醫學的理論分析技術及科學的驗證,是取代中醫為主流的一大原因,這邊就用西醫的強項,來分析分析中醫的骨傷推拿...

推拿治病原理可細分為八個面向:

壹 ● 作用於皮膚組織:
皮膚是直接接受推拿治療的人體組織。推拿手法能加強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,清除衰亡脫落的上皮細胞,改善皮膚代謝,增強機體的防衛功能並能延緩皮膚的衰老。摩法、揉法、擦法、拍打法等手法能使皮膚毛細血管擴張、皮膚溫度升高,進而軟化和鬆解皮膚和皮下粘連的組織。


貳 ● 作用於肌肉組織:

在高強度的運動後,會產生大量的乳酸沉積在肌肉組織中,導致肌肉痙攣疼痛和疲勞現象。推拿治療能促進乳酸的消散和排出,使緩解疼痛,疲勞消除。

 

推拿又能增強肌肉的張力和彈性,使其收縮機能增強和肌力增加,常用於廢用性肌萎縮和小兒麻痺後遺症等肌肉萎縮的治療;亦能提高肌肉和肌腱的彈性、鬆解肌肉、肌腱與周圍組織的粘連。


叄 ● 促進骨關節損傷後的康復:

當骨關節損傷後,由於肌肉和關節的不活動,局部血液循環緩慢、淋巴鬱滯,組織發生水腫,從而就發生了粘連,造成關節功能障礙,肌肉出現萎縮。

正確的推拿治療,可使血液、淋巴液循環加速,水腫消退,粘黏鬆解,功能障礙的關節能逐漸增大活動範圍,達到正常或接近正常的生理功能。所以推拿有利於骨關節損傷的康復。


肆 ● 糾正異常解剖位置:

凡關節錯位、肌腱滑脫等有關組織解剖位置異常而致的病症,均可運用推拿手法得以糾正。對於腰椎後關節滑膜嵌頓,腰痛難忍的病員,手法亦能起之功效,使腰腿痛症狀消除或減輕等。


伍 ● 改善血液循環:

實驗證明,推拿能增加毛細血管的數量,增大管徑,使血液循環大大改善。 同時還能促進病變組織血管網的重建,恢復血管壁的彈性,改善管道的通暢性能,降低血液流動的外摩擦力等。


陸 ● 幫助消化:

對背部脾俞、胃俞穴推拿約l~2分鐘後大多引起胃蠕動增強;足三里穴推拿後則大多引起胃蠕動減弱。


值得提出的是,推拿足三里穴對消化系統具有興奮和抑制的雙向調節作用,在胃蠕動增強時,推拿足三里穴往往使胃蠕動減弱,而當胃蠕動減弱時,推拿後則增強。推拿後也可降低胃泌素的分泌和增強小腸的吸收功能等,所以對消化系統功能性病變有較好的治療效果。


柒 ● 調節神經系統:

推拿可降低周圍感覺神經末梢的興奮性,故常用於止痛,如神經炎、神經痛等。較輕手法也可以刺激運動神經,提高肌肉興奮性;重手法則用來治療肌痙攣,亦能促進損傷的功能恢復。 


腹部推拿可刺激消化腺分泌,增進消化吸收和調節胃腸蠕動功能。背俞穴的推拿治療,可通過神經反射,影響脊髓和大腦的調節功能,從而使相應臟器的功能發生變化。


捌 ● 改善心理:

輕柔的推拿手法能使患者情緒放鬆穩定,可減輕或消除心理上對疾病的不良反應,如抑鬱、焦慮等。隨著推拿治療效果的積累,患者能逐步增強信心,主動配合治療。



綜前所述,推拿治療確實是一種簡便、實用、療效確切的治療方法,

但關鍵的問題是要正確掌握推拿手法、穴位、解剖部位,並在適當的時機做適當的處置,方能達到最大的療效。


 

arrow
arrow

    重安推拿館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